寄宿教育

寄宿教育当前位置:寄宿教育

李明新:家校之间缺什么

发布日期:2019-04-30 15:02:21.0

在读这篇文章之前,请家长先实事求是地回答一下两个问题:

孩子抱怨学校生活,你是否会首先怀疑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?

学校新装修的教室通过了检测,你是否仍然会对校园环境安全产生质疑?

请教师先实事求是地回答以下两个问题:

学生犯错误了,你是耐心地教导学生还是狠批一顿?

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,你真的会公平公正地处理吗?会不会偏向成绩好的孩子,会不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而有失偏颇?


你的回答是什么?家长是否发自内心地信任学校?教师是否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,平等地对待学生?答案或许会让你恐慌。

也许,读了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的文章,你会改变你的答案。





最近和几位校长朋友聊天时谈起今天的办学难处,大家都一致认为,家校关系紧张是一大问题。有位校长说:“如果搞课程或者教学改革,老师能跟着我走。可是,现在的家长呢,天天盯着你的毛病,根本不跟学校一条心,还谈什么家校合作?有的家长因为学生的事一闹,正常教育教学就别想顺利开展了。”这话不假,确实反映了当前家校关系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。而媒体报道的一些家校关系紧张的事件也令教育工作者痛心,让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忧心忡忡。

我们必须思考,为什么在当前一再强调家校合作的形势下,家校关系的问题却愈演愈烈?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?为什么许多学校把家校合作的工作流程做得非常严密,却效果不佳?我认为,当前家校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,是因为缺失一些重要的东西。缺失什么重要的东西呢?一是缺失信任,二是缺失感情。

先说信任问题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,家校矛盾并不突出,我记得那时家长对学校是比较信任的。而今天,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大幅度降低。平时学校说什么,有些家长是表面点头,心里怀疑。真正遇到“事”的时候,家长则以不信任为“认识基础”,怀疑一切,难以沟通,家校矛盾就逐渐升级。因为,在家长心中,你的话是冠冕堂皇,是空话连篇,是高高在上,是官话套话,自然就言而无信。比如,有的学校装修了专业教室,检测合格了,家长仍不相信,要求看检测报告。看了检测报告,又说学校找的检测机构不行,应该让家长找检测机构。这种不信任学校的现象还真不是个案。

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心态呢?一是与大环境有关,二是与学校办学形象有关。拿大环境来说,目前诚信问题是社会突出的问题,一些坑蒙拐骗、缺德造假、唯利是图的社会乱象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精神文明生态。不信任学校,是社会病的一种折射。再说学校办学,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、师德形象的建立、民主管理的深化等几个关键工作上都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。比如,有的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说的理念很美好,可是一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上,却仍然是应试教育,学生负担很重,学得很死。再比如,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说以人为本、服务家长、民主公正,可是一到具体问题上,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的就少了,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就更少了。总之,这样的事一多,时间一长,家长自然会认为学校说一套做一套。因此,学校公信度的下降是必然的。

再说感情问题。学校本是个温暖人的地方,老师爱学生,学生尊师长,家长敬老师,大家以朴素的情感相互交往,营造出以感情为纽带的家校文化。但是,不得不承认,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,人与人的情感却有所淡漠。当下,有些老师谈奉献少了,谈热爱少了;家长谈感恩少了,谈配合少了。大家似乎都太“理智”、太“实惠”了。有的老师把每天的工作变成一种教知识的程序,一个挣钱吃饭的岗位。课上了,作业判了,如果发现哪个学生不认真,不听话,就狠批一顿,哪有什么对学生的尊重与满腔热情?更有个别老师,不顾师德,手背朝下,索要“馈赠”。这些有悖师德规定的行为怎么能培养真诚的师长之情?当然,从另一方面看,一些家长在心中已没有了师道尊严,没有了感恩之念,认为老师对学生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。遇到老师,视而不见,敷衍而过;需要的时候,送礼恭维,“利用”一下。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,哪有真诚的情感可言呢?因此,没有感情做基础,真的到了需要相互理解、相互体谅、相互支持的时候,怎么能有良好的合作呢?

正因为缺少信任与感情,家校在处理学生问题时、在沟通双方思想时,往往会产生对立情绪。我就体会到,没有信任与感情做基础,一切合规的沟通方式、一切合理的措施,都会蒙上不信任的阴影。因此,我认为只有把沟通建立在相互信赖的基础上,沟通才是有效的;只有把合作建立在真挚情感的基础上,合作才是无障碍的。因此,学校应该着力通过一系列工作,建立起较强的公信力,建立起家校彼此友爱的情感。

那么,学校怎么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公信力,培养家校之间的感情呢?我想,只要开动脑筋,一定会有许多办法。我认为学校要把握的原则是:一要实事求是,说到做到,坚持君子品格;二要抓积极向上的师德文化、师生文化、师长文化建设;三要在廉政风气、环保工作等社会关注问题上取信于家长;四要在民主管理、关爱学生、服务家长上改进;五要重视家长学校建设,开展家长教育工作,同步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。一句话,让信任回归校园,让感情根植心间。

(作者系北京小学校长,原文刊登于《北京教育》(普教)2017年第4期)